當當網是中國資歷最老的電商之一,跟阿里巴巴同樣在1999年創業。不過這兩者命運卻天壤之別,阿里巴巴當前超4800億美元的市值,而當當網現已經到了要“賣身”海航系天海投資的地步。
當當李國慶(圖片來自baidu)
天海投資,在3月9日發布公告,首度披露標的資產為北京當當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股權。據了解,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就是當當網的母公司。
當當在19年的發展軌跡中曾經有兩個重要的節點,當當創業初期拒絕亞馬遜成就了其IPO時的輝煌;后來當當拒絕了騰訊,等于主動放棄了翻身的機會。
當當霸氣拒絕亞馬遜——明智
1999年,當當網正式開始了創業,由于當當也是從圖書領域切入電商,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當當都被稱為“中國的亞馬遜”。同時,這讓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亞馬遜盯上了。
2004年,亞馬遜想以1.5億美元收購當當網或者是收購70%的股權,并且當當品牌和管理團隊保持不變。相比之下,當時老虎基金對于當當的估值僅是7000萬美元。
李國慶卻拒絕了亞馬遜,他堅決反對亞馬遜絕對控股,只希望他們充當戰略投資人。雙方在這點上分歧太大,最終沒有談攏。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老虎基金在得知亞馬遜的報價之后,瞬間就將早前承諾的1100萬美元投資打到了當當賬上。早前,老虎基金對于投資向當當開了很多苛刻條件,甚至威脅要投資當當的競爭對手。
經過這件事李國慶的心得是:“我認為投資人都是趁火打劫的,都是騙子?!边@也就時為什么李國慶每每在公開場合都建議創業者,融資要謹慎,要防止股權過度稀釋,導致失去對企業的控制。
事實證明,當時當當李國慶拒絕亞馬遜是非常明智的。首先一點是,當當創業后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在2002年當當提出增速不變,業績持平;2003年做到了盈虧平衡;2004年,當當的銷售額與西單圖書大廈不相上下,占整個網上零售份額的40%。在當時,當當每年保持180%的增長速度,而傳統書店年年增長率不超過5%。
其次,當當在2009年就已經實現了盈利,并且是當時唯一盈利的電商。據悉,在2009年當當實現了1690萬元的利潤。
最后,2010年當當登陸美股市場。截至當時收盤,當當大漲86.94%,市值高達23.3億美元。李國慶夫婦的身家一夜暴漲至9億美元。
與京東一戰,當當自此元氣大傷
上市融資之后的當當已經將自己定位成全品類電商平臺。當當加快了開拓業務的步伐。2011年12月,當當上線電子書平臺,2012年4月,當當推出自有家居品牌“當當優品”。
此時國內電商行業也已進入戰國時代,紛紛燒錢圈地。2010年10月,劉強東發了一條微博,京東每本書要比競爭對手便宜20%。李國慶立刻回擊道:“圖書總共就這300億的市場,你跟我爭個什么勁,既沒有戰略,又不懂事?!?/p>
隨后李國慶宣布斥資4000萬元宣布對3C、百貨、圖書等大幅度降價。京東商城宣布8000萬元跟進降價,卓越亞馬遜則宣布1億元跟進此次百貨降價,淘寶商城也發起了年終大促銷。
從最后的結果看,這場價格戰受傷的僅有當當一家,因為京東3C才是自家主營,圖書促銷大戰,僅僅是推廣自身平臺的手段,8000萬打個廣告很值;卓越方面有亞馬遜做靠山,不怕燒錢,至于淘寶則是成名已久,同時背靠阿里巴巴也不怕燒錢。
因此資本市場對于這場價格戰最直接的反應是,當當的市值在短短6天時間蒸發了超過30%。
而且電商燒錢的策略也嚴重拖累了當當業績。財報顯示,2010年作為當當上市的第一年,其業績為盈利3080萬元。但是在隨后的三年中,當當卻陷入了連續的虧損。2011年、2012年、201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2.28億元、-4.44億元、和-1.43億元。從此之后,電商價格戰中,當當再也沒有當過主角。
當當拒絕百度和騰訊——放棄了最后翻身機會
2013年,百度提出入股當當網,但最終因為占股比例及交易價格沒談攏而作罷。這里公開資料太少,因此可說的并不多。不過這時騰訊又找上了當當。
2014年,騰訊也曾有意入股當當網,希望占股33%。并且給出了非常誘人的條件。首先是開通微信流量入口;其次就是騰訊旗下的電商平臺也是此次交易的一部分,將交給當當運營;最后就是騰訊承諾保持李國慶夫夫婦對于當當的控制權。
最后的情況是,當當拒絕了騰訊入股請求,因為騰訊要33%股權,而當當只愿意給25%。事后李國慶說這是趁火打劫,趁我們的股價便宜,你們要貪便宜趁早別來,咱們看看有沒有未來。
當當這條路行不通,隨后騰訊選擇入股京東,同年(2014),京東在美國上市,截止當前京東市值超650億美元。而當當在2016年美股退市時市值僅僅5.6億美元。
對于騰訊和京東合作,李國慶曾表示,流量對于電商而言也是一個偽命題。首先,目前電商擁有的很多流量是人流而不是商流,“如果價格不便宜,品種不豐富,服務不好,流量就會化為零”;其次, 100多萬的流量對大型電商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李國慶舉例稱,馬云有那么多流量,在圖書方面也沒把當當打死。
不過這次,李國慶算錯了。由于線上互聯網紅利的消失,電商獲取用戶的難度陡升,并且BAT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繞不過去的大山,當當想獨善其身顯然是不可能的。據了解,當當在2011年曾表示,“當當網停止在百度的廣告和搜索投放,將用于讓利和改善服務?!?,僅僅三個月后,當當李國慶就改口了。
其次,在2013年間移動互聯網風口已經興起,并被各界所看重,此時當當并沒有抓住微信這個流量入口。與之相比的是,當時騰訊給京東開放微信平臺后,給京東導流作用明顯,根據京東財報顯示,2014Q1數據,京東活躍用戶數開始重現增長,另外在2015年Q1,僅僅一個季度就為京東活躍人數就增加770萬。
相比較當當千萬級別的用戶數看,770萬顯然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數字,可惜當當與騰訊擦肩而過。
當當委身于海航系的天海投資
從賠錢做平臺電商,到現在當當又回歸本行——賣書,仿佛是回到了起點。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當當作風比以往更大膽,就是賣身給天海投資。
李國慶朋友圈截圖(圖片來自baidu)
公開資料顯示, 天海投資控股股東為海航科技集團。據天海投資最新公告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海航科技集團持股占比20.76%。海航科技集團的大股東則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后者持有海航科技集團96.41%股份。
另外,天海投資還是全球最大電子分銷商美國英邁國際的控股公司。同時與商湯科技合作布局人工智能等。未來將向著供應鏈管理、云服務以及相關增值服務等高科技領域延伸。
現在,天海選擇當當很大可能是看上了當當在圖書電商領域規模和用戶。當當在其2018出版物供應商大會稱,2017年的年活躍用戶達到4000 萬以上,轉化率25%,平均每4個顧客就產生一個購買;而圖書交易規模為400億碼洋,銷售圖書11.89億冊。
對于當當選擇天海投資的原因,暫時李國慶并沒有透露。不過結合當當現在推行的O+O戰略,當當選擇天海首先是為了收獲一筆資金,有了資金支持才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據了解, 2017年當當圖書的云閱讀業務高速增長,當當云閱讀成功進入全國閱讀類APP排行TOP10;另外其實體書店進入擴張期。當當早在2015年就宣布將在三年內開出1000家線下書店。截至2018年初,當當網在全國實體書店超過160家,而2018年計劃當當計劃新開100家實體書店。
另外當當選擇天海投資很大可能性是給當當李國慶夫婦留下足夠主權。這一點從早前當當跟騰訊和亞馬遜的交易談判中就能看出。另外,李國慶還曾直言,自己和俞渝也想清楚了,夫妻二人有超級投票權,當當不會有馬云控股權式的煩惱。
截至目前,天海投資與當當,關于本次重組方案、交易架構、標的資產尚未最終確定,未來可能會根據盡職調查情況及與潛在交易對方的商洽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具體交易方案以經公司董事會審議并公告的預案或者報告書為準。 (張金梁)
關鍵詞:
質檢
推薦